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持續鼻塞多因鼻敏感



近日天氣反覆,一夜之間氣溫可大跌10度,鼻塞個案也大增一半。不少人都以為鼻塞是因為「感冒未清」,其實傷風感冒引起的鼻塞最多只會持續一至兩個星期,鼻涕更會出現黃綠色,患者更可能同時出現流鼻血、多痰等病徵;鼻塞一旦纏繞2-4星期或以上、鼻涕清澈的話,多是因為鼻敏感引起。

鼻敏感在天氣轉變的時候最易發作,此時亦是鼻塞的高峰期。鼻塞看起來對身體沒有什麼大影響,可是長期鼻塞又不處理的話,不單會影響睡眠質素,更會因氧氣不足出現容易疲累及難以集中精神等問題,更會對上呼吸道造成嚴重影響。要知道,鼻子有過濾空氣污染物、暖化空氣及濕潤空氣的功能,一旦鼻塞,我們便會逼不得已用口呼吸,寒冷的空氣得不到暖化,就會刺激氣管,引發敏感或下呼吸道問題。

另外,未經過鼻子過濾的空氣亦會帶著大量細菌跑進肺部,引發氣管炎和肺炎;長期吸入乾燥的冷空氣亦會令喉嚨疼痛,所謂的「慢性咽喉炎」很多時都是因此引起

何峯耳鼻喉專科醫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兒童流鼻血


小朋友流鼻血很常見。由於小朋友的鼻黏膜較簿,血管容易受損出血,尤其是鼻中隔的「利特民血管叢帶」(Little’s Area)。

小朋友流鼻血通常屬於前鼻道流血,原因很多,包括:

1. 乾燥天氣,鼻膜容易結痂出血。

2. 兒童挖鼻孔或家長為兒童清潔鼻孔時弄傷鼻膜而流血。

3. 鼻敏感導致鼻膜充血,鼻癢時挖鼻或大力打噴嚏時,都會造成出血。

4. 創傷包括意外或受襲等。

5. 凝血問題,如「維勒布蘭德氏病」(von Williebrand’s disease),或是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班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甚至是白血病等。

當小孩流鼻血時,家長毋須緊張,應叫孩子頭部前傾,以手指按著兩邊鼻翼,向著鼻中隔骨加壓,同事叫孩子張開嘴巴,以口部呼吸。

如有血液從口部流出嘴巴,不用恐慌。正常情況下,按壓五分鐘便能止血。如情況持續,便需延醫處理。

小孩間中流鼻血,而又可以於短時間內受控制,家長不用擔心。相反,若孩子經常流鼻血,或有原因不明的皮膚瘀傷,或流牙血,或面色蒼白,持續發燒,就要盡快求醫。


參考資料: www.ent-hk.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睡眠窒息症病徵和成因


睡眠窒息症是普遍的慢性睡眠障礙,常見於肥胖人士身上,因為過多的軟組織令呼吸管道空間收窄而導致睡眠窒息。四十歲以上男士亦較易患上,他們多缺乏運動,若加上飲食欠節制,身體會日漸肥胖,肌肉開始鬆弛,都會導致上呼吸道有被阻塞的情況。


病徵
睡覺時發出隆隆的鼻鼾聲,入睡期間會短暫停止呼吸而導致缺氧,輕則每小時出現兩至五次窒息,重則十五次或以上,每次由十秒至一分鐘以上。在窒息後會扎醒,回復正常呼吸,周而復始。此外,患者也可能經常不受控地、且在不適當的時間和場所睡著。

成因
睡眠窒息症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最常見的阻塞性睡眠窒息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成因是患者的上呼吸道過窄或舌頭和軟齶的肌肉在睡眠時鬆弛下垂,阻塞呼吸管道,使空氣不能流往肺部而窒息。第二種是中樞性睡眠窒息症 Central Sleep Apnea),主因是腦部受創或其他不明因素影響,無法發出呼吸指令導致窒息。第三種是混合睡眠窒息症,成因包括阻塞性和中樞性而引致窒息。因此,睡眠 息症可涉及多個醫學專科,包括內科、呼吸系統科、耳鼻喉科、腦神經科和精神科等。


參考資料:  http://ent-hk.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鼻敏感藥物


鼻敏感藥物已經面世多年,但傳統藥物副作用較多,其中最令病人困擾的就是令人睡意極濃。

病人一旦鼻敏感發作,體力便會下降,睡眠質素欠佳,如果再加上藥物的副作用,近三成病人如同服食了安眠藥一樣,會有昏昏欲睡的感覺,隨時隨地都能入睡,根本無法應付工作或上課。對於須要專注工作如駕車的病人,尤其危險。

幸而,最新一代的藥物大大改善了這方面的問題。它能針對性地中斷過敏的受體作用,其他受體則不受影響,同時不容易經血液進入腦部,因此僅1%3%病人,會出現睡意。即使是飛機駕駛員也可以服食這些新一代藥物,可見相當安全。

另外,由於新一代藥物效力較強,每天只須服食一次,可減少對病人日常生活的干擾,因此,現時都廣為耳鼻喉專科醫生使用。

參考資料: 星島區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