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良好睡前「儀式」有助解決失眠



一代流行曲天王米高積遜突然離世,引起陣陣惋惜。據報導,他生前患有經常性失眠,出現依賴安眠藥問題。若果我們同樣出現失眠情況,究竟應如何處理?


失眠對我們都市人來說並不陌生。治療失眠除了避免飲用過量咖啡、濃茶或服用藥物外,睡前一小時應避免上網、看電視或其他視聽娛樂,避免過度官能刺激。更應避免在睡牀上看電視和看書。


一些睡前「儀式」亦可助入睡,那就是定時的作息時間、穿舒適的睡衣,睡前聽一會輕鬆的音樂等等,這有利營造安靜的入睡環境。


若失眠情況持續,便應主動求醫,避免在坊間購買安眠藥。服用安眠藥時,應依照醫生處方的分量,以避免濫用或依賴。新一代的安眠藥能有效幫助失眠症患者入睡,藥力維持約4至6小時;故服用後翌日,不會有昏昏欲睡的感覺,而影響早上的精神狀態和日常生活。








參考資料:  www.metrohk.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切勿「自療」鼻敏感




鼻敏感雖不是致命疾病,可是發作時引來的流鼻水、鼻子癢等問題卻是非常煩人,不少鼻敏感病人卻諱疾忌醫,自行購買成藥或利用針炙、按摩來「自療」。其實,這些「自療」方法只能暫時消除病徵。

根本沒有徹底根治鼻敏感帶來的炎症,長期使用,甚至會惡化成鼻膜炎,最終要動手術治療。

一些聲稱可以通鼻塞的噴鼻劑是鼻敏感患者最常使用的成藥。這些噴鼻劑只是利用藥物強力收縮鼻膜及血管,並沒有真正解決鼻敏感引致的發炎問題。

長期使用,鼻塞問題不單會反彈,更會演變成慢性鼻炎。其實,對於這個情況,耳鼻喉科醫生會向病人處方一些含輕量類固醇的噴鼻劑,病人只需連續噴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痊癒。

現在含類固醇的藥物十分安全,被身體吸收的份量極微,不會影響身體功能。

另外,有些病人擔心鼻敏感藥會令人嗜睡,影響工作和學習,於是自行購買一些「無睡意」的收鼻水藥物。這些藥物成份不明,短暫可能真的有收鼻水效果,可是長期服用,很可能有嚴重副用作用。

其實現在有一些不會令人昏昏欲睡的鼻敏感藥,由於屬於處方藥,病人需向耳鼻喉科醫生查詢。

何峯 耳鼻喉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singtao.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工作環境導致過敏-鼻敏感, 鼻敏感治療

 

鼻敏感正名是過敏性鼻炎。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對致敏原產生排斥反應。工作環境亦存在很多致敏原,塵螨是常見的其中一種,常依附在地氈,毛質傢俬。要減少接觸過敏原, 減少雜物堆積, 勤換及清洗冷氣隔塵網,有可能的話可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


空氣污染,塵埃是常見的刺激來源。另外,工作環境亦存在很多致敏原,塵螨是常見的其中一種,常依附在地氈,毛質傢俬。公司如採用封閉式空調系統和不易清洗的佈置如地氈,窗簾等,都會令室內佈滿致敏原,導致空氣質素下降。如工作間存在化學物質,更容易引起鼻敏感發作。


要減少接觸過敏原,應保持工作環境清潔,減少雜物堆積,勤換及清洗冷氣隔塵網,有可能的話可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如有需要可能要配戴口罩。






參考資料: http://www.ent-hk.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流鼻血, 鼻水, 鼻涕與鼻塞


 
 
流鼻血的成因有很多,如鼻中隔骨彎曲,天氣乾燥,創傷,或挖鼻亦可以。但在香港,成人流鼻血最擔心的是鼻咽癌。除了鼻血,會有鼻塞,頸部淋巴漲大,及聽力減退等情況出現


除此之外,一些全身性的疾病, 如高血壓,血友病,白血病,亦可引起鼻血。另外,一些藥物,如薄血丸,亦會引起容易流鼻血。流鼻血是一個令人警惕的病徵,應盡快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


鼻塞鼻痕, 都是鼻敏感的徵象。

日常應注意,環境衛生,減少致敏原(如塵埃螨)的接觸。床單,被鋪應憑勤換,空調的隔塵網應定時清潔。植物,寵物,毛公仔亦可引起敏感,應盡量避免。

每天用鹽水清洗鼻腔,可減少徵狀。


如情況持續,可使用藥物治療,一般鼻敏感藥(抗組織胺劑)都可以控制情況。另外,消炎噴劑亦是很有效的治療方法,雖然含有類固醇,但劑量少及吸收量低,很少有副作用。另外,一些含偽麻黃素的噴劑,雖然通鼻能力很好,但只能作短期的治療,一般不能使用超過一星期,否則會有後遺症。


現時,一些微創技術,如射頻術,在診所內以局部麻醉進行,亦可有效治療鼻塞。如鼻塞嚴重,有可能需要外科手術,包括鼻中隔成形術及下鼻甲切除術,把鼻塞徹底治療。





參考資料: http://www.ent-hk.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