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提防鼻咽癌



頸部出現腫脹,隨時是鼻咽癌的先兆。早前一名約40多歲的女子因發現頸部腫脹求醫,惟經過多次細胞穿刺及抽血,甚至曾對鼻咽進行內窺鏡檢查後,始終未能發現成因。後經磁力共振才發現,原來她的鼻咽深層隠藏著一個腫瘤,未有向鼻咽黏膜方向生長。

鼻咽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50歲以下人士最常患的癌症,是鼻咽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每年約有一千人罹患此症,男士的患病率比女性高兩至三倍,而香港及南中國的鼻咽癌病人數目亦比世界其他地區高。本港大部份鼻咽癌患者確診時,其鼻咽癌期數多數都達到第三期(40.1%)及第四期(31.4%),病情發展已屬較晚期,是本地男士第9號癌症殺手。主要原因是鼻咽癌的早期病徵並不明顯。

早期病徵

- 鼻涕、口水間中有血絲


- 單邊聽力下降或耳鳴


- 頸部出現不痛的腫塊


晚期病徵:


- 視覺有重影


- 聲沙


- 說話含糊不清


- 吞嚥困難


鼻咽癌初期征狀並不明顯,尤其是患有慢性鼻炎或鼻竇炎者,容易被患者及醫生所忽,故應及早接受全面的檢查。越能及早發現及醫治鼻咽癌,痊愈的機會越高,如癌腫瘤變得太大,或者擴散至肺部、肝臟及骨骼,治癒的可能性就小得多。檢查方法包括量度EB病毒抗體(抽取血液樣本來量度血清中的EB病毒抗體)、磁力共振/電腦掃描(透視鼻咽及附近組織﹔前者以微創技術造出更精確的影像)、內窺鏡檢查(利用窺鏡或光導纖維鏡來檢查鼻咽,抽取有懷疑的組織進行化驗)。

市面上已有專業醫療中心提供檢測和診斷服務,如直系親屬曾患有鼻咽癌,應定期接受普查,以策安全。有任何疑問,一定要先向家庭醫生查詢。


參考資料: https://www.greatdoctor.com.hk/news/tifangbiyanai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內耳眩暈症 中年男士易患





內耳眩暈症亦稱美尼爾氏綜合症,或俗稱耳水不平衡,為內耳病變。臨牀表現為發作性眩暈,常伴有惡心、嘔吐、耳鳴及聽力逐漸減退。因以眩暈為主症,故屬中醫學「眩暈」範疇,此症起病以中年人及男性略多。

本症的發作間隙期長短不一,多數為數月或數年發作一次,但亦有頻繁發作者,其發作常隨耳聾的進展而減少,至其完全耳聾時,眩暈發作才終止。

一般認為本病可能由於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引起迷路動脈痙攣繼而使內淋巴產生過多或吸收障礙,導致迷路水腫。迷路水腫時內淋巴系壓力升高能引起淋巴腔擴大,而變態反應和血管運動神經的機能障礙,可能是產生迷路水腫的原因。其他內耳疾病如炎症、血管痙攣、動脈硬化、出血、耳硬化症等及顱內疾病影響前庭神經時,皆可產生類似本症的臨牀表現,可稱之為眩暈綜合症或美尼爾氏綜合症。

病人在發作前即有耳鳴及聽力減退,起病為突發的劇烈眩暈,自覺四周景物或自身旋轉,發作時多閉目臥牀,不敢轉動頭部,深恐眩暈增劇。眩暈呈間歇性、不規則發作,症狀緩解消失常需一至兩天或較長時間,病發時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冷汗和眼球震顫。每次眩暈發作均使聽力進一步減退,發作過後可有部分恢復,耳鳴多為高音調持續性,發生於患側,常與耳聾同時存在,每在眩暈發作前加劇。

  

1. 避免過度勞累和緊張,保持足夠睡眠,生活有規律,注意起居有常、勞逸適度。適當體育活動如散步、太極拳、詠春等。

2. 保持樂觀開朗情緒,避免精神刺激,維持心理平衡,心胸開闊,遇事勿憂。

3. 避免高鹽、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飲食,保證足夠營養,戒絕煙酒。

針刺治療內耳眩暈症療效顯著,特別於急性發作期首用針灸或耳針針刺加用脈衝電,對控制症狀頗有效果,待眩暈明顯好轉後,可採用耳穴埋王不留行籽,囑患者自行按摩耳穴,每日數次。


參考資料: https://std.stheadline.com/supplement/article/2322854/%E5%89%AF%E5%88%8A-%E5%81%A5%E5%BA%B7%E6%B8%AF-%E5%85%A7%E8%80%B3%E7%9C%A9%E6%9A%88%E7%97%87-%E4%B8%AD%E5%B9%B4%E7%94%B7%E5%A3%AB%E6%98%93%E6%82%A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