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兒童流鼻血

 小朋友流鼻血很常見。由於小朋友的鼻黏膜較薄,血管容易受損出血,尤其是鼻中隔的「利特民血管叢帶」(Little’s Area)。

小朋友流鼻血通常屬於前鼻道流血,原因很多,包括:

  1. 乾燥天氣,鼻膜容易結痂出血。
  2. 兒童挖鼻孔或家長為兒童清潔鼻孔時弄傷鼻膜而流血。
  3. 鼻敏感導致鼻膜充血,鼻癢時挖鼻或大力打噴嚏時,都會造成出血。
  4. 創傷包括意外或受襲等。
  5. 凝血問題,如「維勒布蘭德氏病」(von Williebrand’s disease),或是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班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甚至是白血病等。

當小孩流鼻血時,家長毋須緊張,應叫孩子頭部前傾,以手指按著兩邊鼻翼,向著鼻中隔骨加壓,同時叫孩子張開嘴巴,以口部呼吸。如有血液從口部流出嘴巴,不用恐慌。正常情況下,按壓五分鐘便能止血。如情況持續,便需延醫處理。

小孩間中流鼻血,而又可以於短時間內受控制,家長不用擔心。相反,若孩子經常流鼻血,或有原因不明的皮膚瘀傷,或流牙血,或面色蒼白,持續發燒,就要儘快求醫。


參考資料https://www.ent-hk.com/nosebleeds.html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聲沙的成因

 聲沙的成因很多,可以是由感染發炎所致,亦可以是因過度用聲,聲帶受創引起。

聲沙原因

除了咽喉發炎外,在呼吸道感染時,鼻塞引起張口呼吸,鼻涕倒流引致喉部刺激,另外咳嗽亦會造成聲帶水腫充血,甚至是聲帶小結或息肉。此外吸煙,胃液倒流, 聲帶癱瘓, 喉癌等,亦可引致聲沙。

兒童聲沙除了發炎, 過度用聲,聲帶小結外,也可能是聲帶乳頭狀瘤。乳頭狀瘤一般需以外科手術切除。兒童乳頭狀瘤有多發性傾向,需要定期覆診及可能再次做手術切除。隨著年齡增長,復發的情況會逐漸減少。另外,其他許多先天性的病情,包括聲帶麻痺等,亦可引致聲沙。

聲沙診斷

聲沙問題的診斷一般要作內窺鏡喉部檢查。把一條幼小的喉管從鼻孔放到喉部作詳細檢查。

治療聲沙

如聲沙是因急性喉炎引起,便要先以耳鼻喉醫生處方藥物, 處理發炎情況。

如聲沙是是因過度用聲引起,要減少說話,讓聲帶得到休息。言語治療師教導正確的發聲方法。糾正用聲不當及防止用聲過度。

如聲沙是聲帶問題引起,需要不同治療:

  • 聲帶結節: 即聲帶生繭,主要因長期用聲不當,聲帶勞損所致,一些長期用聲的職業,如老師,較容易會有聲帶結節。治療聲沙方法是讓聲帶休息,及接受言語治療,改善發聲方法,減少勞損。

  • 聲帶息肉: 通常是由於聲帶受創,如大聲叫喊或猛烈咳嗽,造成血腫,形成息肉。患者會有聲沙情況,需以聲帶息肉手術切除。

  • 聲帶水腫: 通常是由吸煙及胃液倒流引起,停止吸煙,注意飲食,及以藥物抑制胃酸,可控制情況。如情況嚴重需接受外科手術。

  • 聲帶癱瘓: 聲帶的活動由返喉神經控制,返喉神經是迷走神經的分枝。如神經線受創,聲帶閉合不全,就會聲沙。聲帶癱瘓原因包括甲狀腺癌,食道癌,肺癌,外科手術亦有可能影響神經線,如甲狀腺切除術及食道切除術,另外,頭部創傷及中風亦可造成影響。

  • 喉癌: 喉癌多與吸煙有關,早期的可以電療醫治,後期則需要把喉部切除。

長期聲沙

聲沙的成因很多, 如長期聲沙,需儘快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找出病因,儘快作適當跟進及治療。


參考資料https://www.ent-hk.com/hoarseness.html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暈車浪

乘車時感到頭暈,甚至嘔吐,是「暈車浪」。

暈車浪是乘坐交通工具時,身體接收到不同的訊息,引起衝突所致。如乘坐汽車時,身體關節收到的訊息是靜止的,如眼睛也在看書時,收到的信息亦是靜止的,然而,內耳的平衡器卻感應到汽車的移動。不同的訊息引起大腦的混亂,造成暈車浪的不適及嘔吐。

要減少暈車浪,在車上可多看遠景,使大腦可接收到身體在前行的訊息。如在許可情況下,可多安排中途休息。多乘坐交通工具亦可使身體更適應此情況,有助減少暈車浪。

如情況嚴重,可考慮於長途旅程時服用止暈藥,但需要在出發前一段時間服用。

參考資料https://www.ent-hk.com/dizziness.html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口氣的成因

 口氣的成因可分為口腔及非口腔來源。

口腔衛生欠佳,食物的殘渣留在口中,經細菌分解後會形成臭味。舌頭表面粗糙,容易藏著細菌及食物殘渣,亦需清潔。

唾液有清潔口腔的功能,如唾液流量減少,會導致口臭。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故早上常有口氣。另外,一些藥,如降血壓藥、鼻敏感藥,亦會減少唾液分泌。

口腔疾病如牙齦炎,牙周炎,蛀牙都會造成口臭。另外吸煙、飲酒、進食濃烈氣味的食品,亦會導致口臭。

除了口腔的來源,身體其他部份亦可以是口氣的來源。腸胃道問題,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或潰瘍等,會導致口氣。另外呼吸道的問題,如鼻炎、鼻竇炎、扁桃腺炎、氣管炎及肺炎亦會導致口臭。全身性的疾病如肝損害、腎衰竭、糖尿病等亦會造成口氣。

要減少口氣或口臭,應注意口腔衛生,睡前、早上及飯後都應漱口刷牙,並要刷除舌苔,要戒掉煙酒,多喝水及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腸道健康。定期作牙齒及口腔檢查。如仍有口氣,便應找醫生作詳細檢查。


參考資料https://www.ent-hk.com/bad-breath.html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部份受感染引起發炎,可分為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及積液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

通常因上呼吸道感染,細菌由咽喉經耳咽管到達中耳引起。中耳炎病徵包括發燒,耳痛,聽力減退及耳鳴。當耳膜破裂時會有膿水及血從耳道流出。

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成因是耳膜穿破,當有污水從外耳道進入或有細菌感染時,引起發炎流膿。聽力亦會減退,並可能有耳鳴,亦有可能有膽脂瘤積聚,故需要耳鼻喉醫生檢驗。

積液性中耳炎

即所謂「中耳積水」。中耳積水常見於兒童,因小孩子的耳咽管功能尚未成熟。主要中耳積水症狀是聽力減退,有部份兒童會感到耳朵不適。積液性中耳炎於成年人是較少見之症狀,如成年人發現有積液性中耳炎,必須作鼻咽內窺鏡檢查,仔細檢查鼻咽部,提防是鼻咽癌的警覺症狀。

參考資料https://www.ent-hk.com/middle-ear-infection.html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如何治療打鼻鼾 ?

打鼻鼾成因
打鼻鼾是由於睡覺時,患者的肌肉完全放鬆,其舌頭和吊鐘部位會向後墮或咽喉組織過多,而引致空氣不能順利通過,造成氣管阻塞,要用力呼吸才可以通過障礙物,形成鼻鼾。患者通常是過胖,其中以中年男士居多。打鼻鼾是睡眠窒息症的先兆,不容忽視。
 


射頻手術 - 治療打鼻鼾

現今醫學昌明,打鼻鼾已可以透過微創射頻手術治療,耳鼻喉專科醫生會利用射頻以65至80度的熱力把阻塞咽喉的軟組織去除。射頻手術會於局部麻醉下進行,過程大約十五分鐘,可減輕打鼻鼾和睡眠窒息症的症狀。微創手術後,大約4至6個星期後會出現效果,幾個月後效果會越見明顯。手術功效可維持1至2年,直至軟組織重新生長。



射頻手術後處理

耳鼻喉專科醫生會處方血管收縮素噴劑、消炎藥等藥物,以減輕手術後的不適和發炎機會。每一項手術也有其風險,射頻治療有機會出現流血、發炎和黏膜潰瘍等併發症,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少於1%。

射頻療程過程快捷,只有少量不適,手術後毋需住院,但病狀有復發的可能。

 
 
 
 
 
 

 


 














資料來源: www.ent-hk.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提防鼻咽癌

 



頸部出現腫脹,隨時是鼻咽癌的先兆。早前一名約40多歲的女子因發現頸部腫脹求醫,惟經過多次細胞穿刺及抽血,甚至曾對鼻咽進行內窺鏡檢查後,始終未能發現成因。後經磁力共振才發現,原來她的鼻咽深層隠藏著一個腫瘤,未有向鼻咽黏膜方向生長。

鼻咽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50歲以下人士最常患的癌症,是鼻咽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每年約有一千人罹患此症,男士的患病率比女性高兩至三倍,而香港及南中國的鼻咽癌病人數目亦比世界其他地區高。本港大部份鼻咽癌患者確診時,其鼻咽癌期數多數都達到第三期(40.1%)及第四期(31.4%),病情發展已屬較晚期,是本地男士第9號癌症殺手。主要原因是鼻咽癌的早期病徵並不明顯。

早期病徵

- 鼻涕、口水間中有血絲


- 單邊聽力下降或耳鳴


- 頸部出現不痛的腫塊


晚期病徵:


- 視覺有重影


- 聲沙


- 說話含糊不清


- 吞嚥困難


鼻咽癌初期征狀並不明顯,尤其是患有慢性鼻炎或鼻竇炎者,容易被患者及醫生所忽,故應及早接受全面的檢查。越能及早發現及醫治鼻咽癌,痊愈的機會越高,如癌腫瘤變得太大,或者擴散至肺部、肝臟及骨骼,治癒的可能性就小得多。檢查方法包括量度EB病毒抗體(抽取血液樣本來量度血清中的EB病毒抗體)、磁力共振/電腦掃描(透視鼻咽及附近組織﹔前者以微創技術造出更精確的影像)、內窺鏡檢查(利用窺鏡或光導纖維鏡來檢查鼻咽,抽取有懷疑的組織進行化驗)。

市面上已有專業醫療中心提供檢測和診斷服務,如直系親屬曾患有鼻咽癌,應定期接受普查,以策安全。有任何疑問,一定要先向家庭醫生查詢。


參考資料: https://www.greatdoctor.com.hk/news/tifangbiyanai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

Tonsillitis

 




Tonsil is the lymphoid tissue at the oropharynx. It can be seen in the back of the throat. It is the guard of our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Tonsillitis is the inflammation of the tonsils, which is commonly caused by bacteria or virus.



Symptoms of Tonsillitis

Fever, sore throat, pain on swallowing are the common symptom of tonsillitis.



Treatment of Tonsillitis
Treatment includes symptomatic treatment with medications to reduce the pain and the fever. Antibiotic will be prescribed in case of bacterial tonsillitis.


Tonsillectomy is the removal of tonsil. The procedure is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 The indications of the operation include repeated episodes of tonsillitis, recurrent peritonsillar abscess, sleep apnea. The morbidity rate associated with tonsillectomy is 2% to 4% due to post-operative bleeding.

Patients need to stay in the hospital for one or two days after surgery. Sore throat will persist for around two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analgesic will be prescribed. Proper hydration is very important, as dehydration can increase throat pain, leading to a vicious circle of poor fluid intake. Recovery can take from 7 to 10 days, and patients are good to resume daily activities.

Removal of the tonsils does not reduce the immunity of the body in any significant way. There are many other lymphoid tissues that also perform the same function. There is enough scientific evidence to show that the immunity of the body does not reduce after a tonsillectomy.






Reference information: www.ent-hk.com/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ENT Specialists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微創射頻術 「燒」滅鼻鼾

 



伴侶每晚鼾聲如雷,難為枕邊人無覺好瞓。有專科醫生指,年過卅歲、臉頰窄小和「肥胖一族」都是睡眠窒息症高危患者,上呼吸道組織嚴重阻塞呼吸道,睡眠時間歇停止呼吸,鼻鼾亦愈嚴重。本港近兩年引入微創射頻消融術,以高熱將阻塞的上呼吸道組織縮小,以擴大呼吸道空間,七成患者鼻鼾有明顯改善,但仍有復發機會,且只適合輕度成年患者。

上呼吸道組織如鼻黏膜、「吊鐘」、軟顎組織及舌頭,在睡眠時放鬆和收窄,在呼吸時產生震動,便產生鼻鼾。耳鼻喉專科醫生何峯指,當有關組織完全阻塞呼吸道時,呼吸聲和鼻鼾聲都會停止,造成阻塞性睡眠窒息。根據國際診斷標準,成人若停止呼吸逾十秒,每小時出現逾五次,已可斷定為患者。「全港約有四成半人有鼻鼾,當中睡眠窒息症患者佔百分之六,男性患者較多。」

灼傷患處擴呼吸空間

最新的微創射頻消融術,利用插入式射頻儀器,將阻塞部位加熱至攝氏六十五至九十度,灼傷後組織形成疤痕,待身體吸收後組織變小及變硬,達至擴大呼吸道空間效果。何峯指,術後一個月已見效,「熱力程度儼如灼傷,手術可在診所進行,病人只須接受局部麻醉,術後半小時即可離開,醫療費用比外科手術大減九成,痛楚日數可減至六日。」


何峯承認射頻消融術功效最多維持兩年,但可重複使用,減肥仍是最健康的根治方法。本港個別公立醫院提供有關手術,兩年來已有約六十名患者接受治療,七成人術後鼻鼾有明顯改善;約五成人願意再接受治療。「唯一缺點是射頻術只適合輕度成年患者,及只有部分保險公司承保。」


其他治療方法,包括睡眠時戴着面罩使用正氣壓呼吸機,可即時控制阻塞情況,但八成患者試用首年後堅拒再用。外科手術切除阻塞組織也是常用療法,患者須全身麻醉,留院三至五日,術後痛楚持續兩至三周。「公立醫院至少排期兩年半,私院動輒索價三、四萬元。阻塞部位如多於一處,手術後有機會復發,可能需再動手術。」


記者趙婉嫻




參考資料: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512/00176_061.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5月24日 星期二

暈車浪點算好 ?

 




乘車時感到頭暈,甚至嘔吐,是「暈車浪」。

暈車浪是乘坐交通工具時,身體接收到不同的訊息,引起衝突所致。如乘坐汽車時,身體關節收到的訊息是靜止的,如眼睛也在看書時,收到的信息亦是靜止的,然而,內耳的平衡器卻感應到汽車的移動。不同的訊息引起大腦的混亂,造成暈車浪的不適及嘔吐。

要減少暈車浪,在車上可多看遠景,使大腦可接收到身體在前行的訊息。如在許可情況下,可多安排中途休息。多乘坐交通工具亦可使身體更適應此情況,有助減少暈車浪。

如情況嚴重,可考慮於長棄旅程時服用止暈藥,但需要在出發前一段時間服用。




 
 
參考資料: http://www.ent-hk.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5月20日 星期五

耳垢需要清理嗎?

 







(俗稱耳屎),是外耳道的分泌,包含外耳道皮膚屑及腺體分泌物。有保持耳道清潔,防止細菌侵入的作用。 


耳垢阻塞                
在一般情況下,耳垢會隨著外耳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而排出耳外,不需要特意清理。如外耳道天生狹窄,或因外耳炎或耳導受損造成狹窄,耳垢才會容易積聚。另外,如皮脂腺分泌過盛,或外耳道小毛過長,亦容易造成耳垢積聚。

耳垢清除
應避免用棉棒挖耳,因棉棒會將耳垢愈推愈入,造成阻塞,棉花更有可能鬆脫而遺留在耳道內,引起發炎。耳挖更有可能弄傷耳道,導致流血,甚至會弄穿耳膜.導致中耳發炎。
正確的方法,應該用耳垢軟化劑,如橄欖油,將耳垢軟化,使其自然流出,如若情況仍未有改善,便需找耳鼻喉醫生協助清理。

 
資料來源: www.ent-hk.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免疫系統失調 導致鼻敏感

 


 

說起鼻敏感,你鄰座的同事或是你的家中兄弟姐妹,可能已成為「受害者」。因為,本港約有一至三成的成年人患有鼻敏感,而兒童患者更多達四成,此是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

導致鼻敏感的「元兇」是免疫系統失調,鼻敏感由特定的致敏原誘發,鼻膜內的免疫細胞產生過多的IgE抗體以致產生過敏性反應。醫學研究指出,這類過敏性體質,多有遺傳傾向。如果父或母其中一方患有鼻敏感,孩子會有一至兩成的發病風險;如父母同患此病,孩子即有五成至八成機會患病。


預防鼻敏感要從日常生活做起,第一,我們要保持身體健康,早睡早起、吸收足夠營養及保持心境愉快。第二,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不少人會因為天氣寒冷而把門窗 關起,防止冷空氣進入室內。其實,這樣反而會令室內空氣不流通,令鼻敏感更容易發作。第三,應做好頸項和口鼻的「保暖措施」,避免直接曝露於冷風中。最 後,我們應保持家居清潔,經常吸塵、更換床單及清洗冷氣機隔塵網等,減少接觸致敏原的機會。
 

 
參考資料: www.ent-hk.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3月17日 星期四

針炙、按摩可治療鼻敏感 ?

 


 

有些病人擔心鼻敏感藥會令人嗜睡,影響工作和學習,於是自行購買一些「無睡意」的收鼻水藥物。這些藥物成份不明,短暫可能真的有收鼻水效果,可是長期服用,很可能有嚴重副用作用。其實現在有一些不會令人昏昏欲睡的鼻敏感藥,由於屬於處方藥,病人需向耳鼻喉科醫生查詢。


亦有一些病人會選擇利用針炙、按摩等方法來治療鼻敏感。其實這些療法只是暫時控制神經感覺,減緩鼻子的敏感反應,停止療程不久就會翻發。長期使用的話,鼻膜就會因為發炎一直損壞,甚至會削弱低抗力。


一些鼻敏感病人即使常常運動仍不停傷風感冒,就是因為鼻敏感處理得不好,惡化成慢性鼻炎,令鼻膜細胞受損,對抗病毒的能力轉弱,於是極易感染病菌。


要控制鼻敏感,就要從環境控制及藥物兩方面著手。病人日常要保持家居清潔,減少塵蟎及霉菌等致敏原,一旦有嚴重徵狀就求醫,只要在鼻敏感初期控制得好,日後即使轉季敏感反應也不會太大。

何峯 耳鼻喉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singtao.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兒童流鼻血

 小朋友流鼻血很常見。由於小朋友的鼻黏膜較簿,血管容易受損出血,尤其是鼻中隔的「利特民血管叢帶」(Little’s Area)。





小朋友流鼻血通常屬於前鼻道流血,原因很多,包括:


1. 乾燥天氣,鼻膜容易結痂出血。


2. 兒童挖鼻孔或家長為兒童清潔鼻孔時弄傷鼻膜而流血。


3. 鼻敏感導致鼻膜充血,鼻癢時挖鼻或大力打噴嚏時,都會造成出血。


4. 創傷包括意外或受襲等。


5. 凝血問題,如「維勒布蘭德氏病」(von Williebrand’s disease),或是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班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甚至是白血病等。


當小孩流鼻血時,家長毋須緊張,應叫孩子頭部前傾,以手指按著兩邊鼻翼,向著鼻中隔骨加壓,同事叫孩子張開嘴巴,以口部呼吸。


如有血液從口部流出嘴巴,不用恐慌。正常情況下,按壓五分鐘便能止血。如情況持續,便需延醫處理。


小孩間中流鼻血,而又可以於短時間內受控制,家長不用擔心。相反,若孩子經常流鼻血,或有原因不明的皮膚瘀傷,或流牙血,或面色蒼白,持續發燒,就要盡快求醫。







參考資料: www.ent-hk.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年1月10日 星期一

用類固醇治療鼻敏感副作用大?

 

北 風呼呼,有鼻敏感的朋友最受罪,打噴嚏、鼻塞、鼻水長流的感覺一點也不好受,不少人在不清楚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的情況下,自行服用成藥甚至通鼻塞噴霧,結 果弄巧反拙。治療鼻敏感最有效的藥物是吸入式類固醇,有不少人卻怕類固醇副作用大而拒絕使用,其實吸入式類固醇的含量很輕微,只要按醫生指示使用,是比較 安全而有效的。


類 固醇治療鼻敏感的作用主要是消炎,鼻敏感患者主要是受免疫系統的影響而出現較強烈的反應如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甚至眼睛痕癢等,類固醇能減少和紓緩這些反 應。吸入式類固醇主要適合長期患鼻敏感的人士,即每星期有四天出現症狀,及情況持續四星期或以上;此外,若症狀影響日常生活、上班或上學的,亦算中度及嚴 重情況,應考慮使用吸入式類固醇。


市面上有吸入式類固醇適用於兩歲或以上人士,但仍不少人對類固醇存有誤解,特別是對其副作用,其實某些吸入式類固醇,每天只須使用一次,只要0.1毫克類固醇,而且藥力集中在鼻腔內,其他部位不受影響。


若 鼻敏感沒得到適當處理,容易誘發鼻竇炎甚至哮喘。除藥物外,預防鼻敏感病發的方法,是減少接觸致敏原,可用攝氏六十至七十度溫水清洗床單以減少塵蟎,另外 避免飼養寵物。每天三次用鹽水清洗鼻腔,也可減少鼻敏感病發的機會。如家長發現子女出現鼻敏感的症狀,應盡快求醫接受適當治療。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峯















 
 

參考資料:  http://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耳鼻喉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